美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联想投机者的兴衰史 [复制链接]

1#

曾有人问柳传志:未来联想是想做强还是想做大?柳传志犹豫了半天说:“那还是做大吧”。也许,这个回答已经能够很清晰地说明了联想衰落的原因,他选择的是做大,而非做强。大与强,本身有着太多的区别。

文/你军哥(Phaeton)

联想发展史

年,联想成立。成立不久我们有了一款自己的产品叫做“联想式汉字系统”,当时的电脑是没有汉字的,插上汉字系统之后电脑就有了汉字。凭这个汉字系统,用它作武器开始做代理并积累了资金。后面开始做代理赚了很多钱的时候,要树立自己的牌子,当时代理的电脑叫做AST。AST在当时中国是最大的电脑品牌,比IBM还要大。因为怕一脚踩空,自己的电脑品牌做不起来,那边做代理人家又不让走,后来经过研究,最后继续做它们的代理,同时又了自己的品牌,也就是联想。

年前后,由于进口批文取消了,电脑进口关税大大降低,因此国外电脑大批进入中国,联想开始改变策略。并制定了争取年的时候做到中国第一品牌的计划。

年的时候,柳传志到美国GE公司参加了两个礼拜的培训。而正是那时候,柳传志开始考虑多元化的可能。而后把联想分成了两个,一个是专做自有品牌的,这块由杨元庆领导,把代理业务分出一块,郭为领导。柳传志就由原来第一线做CEO退到了后面,并和另外一位年轻的员工朱立南开始了尝试新的业务,也就是VC。

年的时候,联想集团(电脑业务)在中国发展得很顺利,跟外国企业竞争中遥遥领先也就是中国第一。由于柳传志考虑联想资金的积累非常少,要想用微薄的资金能力去攻克核心技术,或者在世界上能够领跑,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认为要让企业活得长,然后使的该发力的地方敢于义无反顾地敢于冲击,更坚定了企业多元化的道路。此时全球互联网风起云涌,联想选择投巨资进入互联网产业,出资万元创办新东方教育在线,投资1亿元创建门户网站FM.COM,耗资3亿元收购财经网站赢时通40%股权。

年,联想创办“联想投资”宣告成立,也就是后来的“君联资本”。

年的时候,联想创办了一家很大的股权投资公司叫做——弘毅,当然这家企业也并非联想%持股,而是到了后来持股仅有百分之十几。同年,在互联网黎明的前夕,FM被悄然关闭,同时关闭命运的还有新东方教育在线。花3亿元买回的赢时通也估值缩水90%。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让联想数亿元投资打了水漂。

年的时候,联想并购了IBMPC。在全世界人眼中是蛇吞象,并购IBMPC的时候,联想电脑的营业额是30亿美元,IBM是亿美元,并购成功之后经过若干的整合和金融危机,到了年的时候。联想的电脑方面的营业额是亿美元,而且这个利润也超过了当年利润的将近6、7倍。后来柳传志认为这是联想成长为一个极为优秀公司的关键节点。如果没有抓住机遇,没有勇于拥抱变化,联想可能早已不复存在。

年前后的时候,联系决心做财务投资。就是投资一个小的企业,比如像风险投资只是占它的小的股份,而PE的投资要占比较大的股份比例,以便于能够对它有更大的帮助。到了一定程度,它上市做得更好之后,联系就退出了,把这些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卖了,把钱换回来,继续再做新的投入。

年的时候,联想控股的战略投资业务也开始加速,其先后在金融服务、现代服务、农业与食品、化工与能源材料等领域展开大手笔的投资。

年的时候,联想控股便投入12亿元注资神州租车,并先后收购了国内和南美的多家农场和农业生产集团,而后战略投资网上农资销售平台“云农场”。随着后续一系列投资,联想控股已经形成了联想电脑、神州数码、君联资本、融科置地、弘毅投资以及农业、食品、租车、酒业、化工、医疗、养老等众多领域。

年起斥资23亿美元并购了IBMx86服务器业务,同年联想又斥资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

年5月4日,联想被踢出了恒生指数的成份股。仅仅用了五年,联想的市值已经蒸发近60%,被外媒评为最差科技股。而相对于此时的很多科技股,比如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美的、格力,其市值是前两大巨头的几十分之一,后两个传统家电行业的几分之一而已。而众所周知的联想手机业务早已不在国产手机销量的前十,已经被不知名的品牌“小辣椒”甩得很远了(没有品牌歧视)。

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切皆在情理之中。柳传志是有理想的,他的理想是把联想做大,并非做强,做的有很强的竞争力。他的目的和很多人一样,追求的是金钱,和金钱给自己带来的声誉。当然,我并没有否认追求金钱的不对。毕竟在偌大的中国,很大程度上,金钱就往往就代表成功。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后来的联想是不缺钱了,也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研究。但是,他并没有收手先把自己的大本营经营好,而是轻装上阵的远征。大本营没有重兵把守,粮草辎重亦是远征而消耗殆尽。结果大本营损失惨重,远征亦是辗转多地并没有像当初他所预想的那样各个击破。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他本质就是一个投机主义者。

投机者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不错过任何一个风口;追求短期利益。小时候经常抓把米喂鸡,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只要在一个地方喂了几次,如果你某天即便是没有抓米,那群小鸡也会争先恐后地赶来。同理,如果换个地方再进行重复实验,那么结果还会一样。投机者就是这样,在某个项目或者领域上获益,那么他也会类比到其他的领域或者项目上继续尝试,他经不起诱惑。而追求短期的利益,不知道是否与柳传志的早期认知有关。因为开始从有联想这个品牌起,当时是刚有“企业”的雏形,市场更是风云变幻,这个给他带来了很深的不安全感。不安全感或者危机感可以理解,因为这个也是企业家本身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但是,追求短期的利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不是企业家该有的素养了。联想,毕竟曾经被寄予了太多民族的希望,真实的联想却又是缺乏使命感与愿景,或者说柳传志本身就是一个缺乏使命感和远景的领导者。

联想最初所处在的IT产业、电子产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或者说至今都是风口。但柳传志却因为害怕技术的变革,便去追寻一个又一个的风口,化工、农业、酒业、医疗、养老……这么多年,乐此不疲。联想长期的处于在对其他产业的并购、整合、抛售之中,无心于管理和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这或许是联想“家底”败落的原因。而多元化的投资、并购吃着短期内看得到的利润、不思发展,以及不够恰当的投资、并购最后导致了营养不良、消化不良。衰落,是很容易遇见的。

也许上面的事例可能让我们有距离感,但是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只是他们看起来不像柳传志那样大富大贵。但是,至少也很富足。时常会类似地听说,他入股了一家培训机构很是赚钱,前段时间开起了第二家健身俱乐部,他老婆呢,还开着美容院,最近打算在地铁口开一家餐厅……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人有很多的产业,身家还行。无可否认,这样不断的投资真的赚钱,并且风险没那么大,因为投入的资金所带来的风险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总体往往是盈利的,因为几乎恰在风口。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可他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很小,但往往也是很多人成为中产和保持中产的不变之路。曾经在成都的天府新区一家地下地铁口的附近吃过几次饭,饭菜做的确实好,但是总有一件事感觉想去找老板谈谈。菜品选购区是一个单行道,从入口到结账的地方的菜品是从高到底的排列着各种美味,但是从入口到出口的价位却是由高到低排列着。我不知道老板有没有考虑过顾客的感受,或者说老板觉得大家和他一样不差钱。地铁入口的餐厅,主要的顾客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也多是流动客户,我个人觉得大部分吃饭可能都是有预算的。并且,那只是一个快餐厅,若不是为了方便或者赶路,重要的饭局往往是选择在酒店,或者回去只是吃个便饭。价位从高到底的排列便可能让原本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因为按着一般用户的购物习惯往往是先选择便宜的,再选择贵一些。因为如果先选择贵的,那么无法预知再能选什么菜并且不会超过预算,所以一般都会一路而过。而且通过我的观察,也正是如此。当然,不排除很多的老客户知道如何去选择并且不超过预算,不过话说回来,老客户如果消费次数太多也往往可能换一家餐厅。相反,如果换一下顺序可能营业额就会上去,因为如果客户发现之前选择的菜品没有超过预期消费,而最后超过一点心里就会很容易接受。而如果上来就“高消费”,那么下一步选择就会极为地谨慎。在不同的选择上,客户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微妙,而微妙的心理却直接影响这营业额,或者本质的来说就是影响利润。吃过几次方饭,没见过老板。我想得挺多。如果那个老板只有那一处产业,说明老板可能真的没有商业头脑。如果不是,那么那个老板必定是一个投机者。因为他追求利润,他看得到的是账面上的利润,对如何经营那家餐厅来说根本就没有上心,因为他可能有很多产业。而柳传志,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只是没有像那样去经营,而是作为一家风投公司进入,并打算在合适的时机退出。只是联想属于大公司,而那家餐厅只是一家小餐厅而已。而后,有更好的竞争对手的出现,便出现败局,这就像联想投资的很多公司亏损一样。

联想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备受尊敬的,它是中国最早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它学习惠普、IBM等西方企业建立起的经营管理体系是中国企业管理的典范。联想培养出来的人才遍及中国的互联网、智能硬件、零售连锁与家用电器等各种领域。但是联想的后期是以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著称。但是后期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的一个离职高管带走一个团队,沦为笑谈。搭班子、带团队不难理解,但是真的是只有极少的人适合战略,并且一个曾经深耕IT及电子器件的行业领导者真的有足够的眼光去把握不同行业的方向,追赶风口么?智能电视可是风口的领导者,但是仅仅是行业选对了,不曾想后力不足。智能手机,又一次地处在风口之上,却被一个又一个的后来居上,直到无法也无心再去追赶。联想确实是一次又一次地追赶上了风口,但是始终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追求利益,忽略用户的感受,终究失去客户。若说联想的没落,怪柳传志一个是不够客观的,杨元庆也应该被关禁闭一个月。柳传志醉心商业社交,各种场合好不活跃。杨元庆一个深居简出,不接地气。

尽管如此,联想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知道,联想在未来是否还会继续衰落。但是,在投机者所领导下终究对一个科技公司来说前途依旧不够明朗。或许也可以用一句话概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里没有鸡汤|只有营养

自媒体号:思维的本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