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冠状病*联合专家考察组在武汉实地考察后,外方组长艾尔沃德博士接连在两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武汉人民,世界亏欠你们!中国为世界争取了时间!
第一阶段国内抗疫,曙光在即,14亿人民的团结,无数逆行者的奉献,都值得讴歌,但这其中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平民英雄,我们也必须铭记:他们让无数武汉人民,在疫情爆发初期的混乱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更让全世界人民明白什么是中国式的守望相助。
如果说,医院、警方、环卫、社区等岗位的工作者,他们舍生忘我、奋勇抗疫的背后有岗位职责、职业理想、社会承诺作为内驱力,那么,奔走在武汉一线的志愿者,他们的内驱力又是什么?
疫情前期的武汉非常危险,时时处处都有感染的可能,感染后面临的可能是“无医可救”的医疗资源挤兑。这让志愿者们的工作难上加难,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体力上都面临种种挑战。然而他们仍然选择了向险而行……
武汉伢儿:我的城市病了,我想为她做点事
①医疗美容医师李小熊组织了一支志愿者车队,医院买物资的许多个体,变成了队员和募捐人。直到感染上新冠肺炎,医院里调配物资。
②武汉封城后,伍杨加入民间“抗疫志愿者联盟”,贡献出自己的美容院作为物资的临时仓库和办公点。她所在团队,主要负责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给医院送物资。团队里志援车辆多辆,有面包车,有四米二的厢式货车,各种车型都有,全是个人贴补油费,义务参加。医院送过物资,不仅是武汉,其他地市,恩施的、*冈的,只要有需要,伍杨的团队都会根据需求和仓储资源适当给予配给。团队很多志愿者都是家有老小,每天出活儿早出晚归、没时没点,为了安全和方便,都是将老婆和孩子送到另一个地方,自己独居,每天很累,吃饭都是将就。
③自1月23日至今,程序员王震、营养师王紫懿、驾校教练杨学彬,还有创业老板朱伟和李文建,五人自发组成“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接医院的待产孕妇,全天待命,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在他们的帮助下,有23位武医院生产,无一感染新冠肺炎病*。
④快递员汪勇自大年三十开始,带领志同道合的司机,组成团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他们在志愿工作中,像升级打怪一样,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医护人员出行难,就协调网约车企业参与接送医护人员,推医院周边投放共享单车;医护人员吃饭难,便自行募集资金为医护人员提供泡面和水,通过“扫街”找餐馆为医护人员和滴滴司机供餐,争取相关部门落实1.5万份餐食持续供应,搭建起一个应急餐食的免费配送网络,解决了名医护人员及一线人员的供餐问题;医护人员生活有需求,就组织志愿者积极采购羽绒服、护士鞋、洗漱用品等日用品,承担眼镜、手机、电动车等易耗物品的维修服务,他们甚至细致入微到,为援助医疗医护人员购买生日蛋糕。
⑤张禹报名参加了“武汉医护酒店支援联盟”,从正月初一开始,开放已经停业的自家酒店,免费为医护人员提供住宿和服务,张禹一个人承担了前台、消*清洁、服务等一系列后勤工作。1月31日起,联盟内的家酒店因为人力、防护物资等原因陆续退出,但仍有很多酒店像张禹一样,始终在坚守。
⑥95后实习教师吴悠从1月25日开始,与19岁的大一学生*新元,一人骑电瓶车,一人骑自行车,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医院、隔离点和小区的求助者义务买药、送药,一个多月每天奔波十多个小时,累计为多户人送上了急需的药品。
⑦汤红秋原本是一名翻译,从武汉“封城”起,她陆陆续续组织了多人,组成‘美德志愿者联盟”,为疫情中的医护人员、患者服务,羽绒服、口罩、消*水、卫生巾、蔬菜、盒饭等,各种捐赠物资从接收,到运输,再到分发,井然有序。
⑧从除夕开始,徐和璋加入了二十多个志愿者群,基本上每个都是人的满群。徐和璋每天差不多有14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仅在武汉市区内每天平均都可以跑四百公里,每天经手的货物多达余箱,超1吨重。从1月24日到2月3日,平均每天汽车加油都要花多元。徐和璋说自己经常累到连方向盘都打不动,晚上回家就喷云南白药缓解身上的疼痛。刚开始自己只是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后来做着做着,就觉得时间不够用,要去抢时间,想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有酒店就捐床位,有车就贴人贴油……特殊时期除了不断看到有医生和病人对外求助,还能不断看到有本地人希望将自己空的商铺、写字楼捐出来作为隔离区的信息。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除了围绕医护物资等核心突出需求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志愿者做了更细微的工作,有人为医护人员衣理发,有人为医护人员募捐卫生巾,有人为慢性病人和特殊病人筹集医药,有人为市民做心理疏导,有人为滞留武汉人员提供帮助,有人为隔离外地的主人照看宠物,有人在线为医护人员的孩子做学业辅导;甚至有市民,虽然资源有限,却全家努力,每天做几十份盒饭,医院附近公益发放。
暗夜之时,才见繁星。空荡荡的城市里,数不清的武汉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挺身而出,从最平凡的市民转身变为无私无畏的志愿者,主动填补紧急封城下,千万人口大市基础运转的缺口和缝隙,他们是真正的武汉伢儿。
千里驰援,武汉不孤单
①“雨衣妹妹”是一个24岁的川妹子,看到许多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2月3日,她带着厨师和食材,“逆行”14个小时,驾车从成都赶到武汉,平均每天为医护人员送去多份盒饭。没有专业防护设备,她穿着雨衣、戴着滑雪眼镜和口罩医院。
②湖南长沙的90后小伙儿郑能量,除夕夜把母亲托付给亲戚,开着自己新买的别克车,往“别人想逃离”的武汉驶去,很快加入“武汉抗疫公益志愿者联盟志愿车队”。郑能量每天早上8点出门,凌晨四五点休息,奔波在武汉市区大街小巷,义务接送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转运各地援助武汉的抗疫物资,甚至运送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患者尸体。
③1月30日,山东人孙吉国开着自己的小汽车赶到武汉市,当起志愿者。给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医疗和生活物资,深夜开车接医生回宾馆……忙起来基本没有休息时间。2月13日夜里,重庆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当天晚上,孙吉国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医疗队运送物资行李,一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多。早上8点,他又爬起来,医院从几个大卡车卸下箱苹果和箱防护服。下午,他又开车送了0多斤消*水给社区和卫生服务中心。
④甘肃农民王东林和小舅子*,带了些干粮,卷了床棉被,戴着口罩,翻越秦岭,驱车多公里赶到武汉。刚开始,医院的工程建设,但都是专业施工队,“挤”不进去。他们转身来医院,当起义务装卸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将各类社会捐赠的物资,比如矿泉水、面包、大米等食品搬到小推车上,医院各科室,一趟送完,又赶紧运送下一趟。
⑤辽宁葫芦岛绥中县的李东新和穆秋夫妇,在货运平台网站上看到很多运力告急的帖子,那个时候,只要肯接活儿,跑一趟武汉,单程运费都在2.8万起,李东新夫妇却想开着他们才买1个月的冷柜车,免费运输爱心人士捐赠给武汉的新鲜蔬菜。2月3日,李东新和穆秋从云南运送的第一车新鲜蔬菜抵达武汉。从装车到卸货,多公里的路程,夫妻俩换班赶路,只用了2天多时间。10天里,两人星夜兼程,三次往返云南武汉,行程超过一万两千公里,据估计可以解决几万人的吃菜需求。山路崎岖,又冒着大雨、大雾,不收运费,还倒贴油费,在老家隔离中的李东新夫妇却说:“不能用钱去衡量这个事儿,如果需要我们还去”。
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看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远隔千里、跨越国境,善良的中国人总会竭尽所能伸出援手,哪怕一个口罩、一片药都可能为一个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抚慰了一个家庭的哀痛。
光明里的逆行,背后也会有阴影
累与时间赛跑,就是与病*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