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刘建波记者钟帆)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结合辖区人口快速增长,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承接分级诊疗的基层基础较为薄弱的实际,加快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探索建立了“以政府为枢纽,医院,下接基层医疗机构”的“N+1+n”医联体模式,医院医院,提升区内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市民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同时,该区还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截至目前,该区家庭医生累积签约达42.7万人。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
目前,成华区常住人口已达万,人口结构及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三多”:即老龄人口较多,孕产妇及儿童较多,慢病患者较多。
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成华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为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快聚集,近年来该医院、医院、医院等驻区医疗机构升级改造的同时,还先后引进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还有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填补了区医院的空白,医院匮乏的差距。
今年8月,川港医疗合作论坛在成华区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新风天域集团现任董事长梁锦松宣布,增加10亿元战略投资,医院将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医院。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在成华区东客站周边已陆续吸引了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母婴保健、医疗美容等众多服务机构入驻,标志着全省首个国际医疗健康产业集群正式“启航”,随着规模达28万平方米的一站式国际医疗健康中心陆续投入运营,预计最终可同时容纳近万人就诊,已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就医需求。
全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逐步建立起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管理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转渐入良性轨道。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有效增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2.67万份,建成5A级预防接种门诊6家,家庭医生团队累计签约42.7万人,在全国首创以“健康驿站”为平台的全科医生“零距离”服务模式。成功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成都首届“最佳卫生服务中心”称号。
医院改革成效初显。医院试点探索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获市政府肯定,顺利完成了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年起,医院全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年起,医院全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截至目前,累计为患者减少药品支出.7万元。
构建医疗服务联盟
华西医生“下沉”社区
年9月,成华区按照“N+1+n”医联体模医院正式签订了《“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合作框架协议》,医院的医生请到了家门口,实现“小病在基层、医院、康复回社区”。现已开通网络联合门诊、网上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医院选派专家驻点、培训、带教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技能。
“华西-成华医联体的建立,让华西的医生真正地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居民,融入社区的工作。”华西全科医生代华这样告诉记者。她主要在三个卫生服务中心驻点,不仅会定期到中心巡诊,平时还会为中心医生做专科培训和病案指导。
“直接受益、解忧解难,我很幸运拥有幸福的晚年……”87岁的邬仲英婆婆专门为代华手写了一封感谢信,一张A4纸上密密麻麻全是感动。年第一次到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代华医生从头到脚地给她进行了健康指导,耐心详细的解释。从此几乎每周她都会来报到,有时咨询病痛,有时聊聊身体状况,及用药情况等。邬婆婆真正把代华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这才是“华西-成华医疗联盟”合作的真正意义。
年7月21日,医院-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视频门诊室里,常年受支气管哮喘困扰的范阿姨正在中心内科医师的协助下,通过语音、视频与医院欧雪梅教授交流病情,制订了新的用药方案、后续检查和治疗计划。“医院看病,但是挂号难排队难,打消了我的念头,现在好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网络视频让华西专家看病,方便又省时,真好!”范阿姨高兴地说。
成华区搭建起“华西-成华”医疗专网,实现了医联体内签约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报告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门诊、区域心电等远程诊疗项目已经逐一上线运行,在基层医疗机构即能完成医院自助挂号、缴费和打印检验报告等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也正式开通。自联盟建立以来,医联体内远程诊疗达人次,其中:网络门诊人次,远程心电人次。年内,区域影像集中阅片、检验检查互通等业务协同也将开通,将大大缩短群众就医等待时间、减少就医往返成本。
作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刘玉洁说出了自己的感触,自华西驻点医生袁波到圣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查房及带教以来,她学到不少知识,医院很难学习的病例、先进诊疗技术都从袁波那里获知,很大程度提高了她对一些医疗知识的新认识。
逾42万人签约家庭医生
“健康管家”贴身更贴心
年以来,成华区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推行以“健康驿站”为平台的家庭医生院落“零距离”服务模式。让社区居民不出院门即可享受到便捷、优质、可及的家庭医生服务。
在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恰巧看到这样一幕,下午4点,买菜回家的“粉丝”医院,找“家庭医生”杨晓静“聊天”。林阿姨今年71岁,患高血压、糖尿病有10余年了,最初因看病开药,结识了杨晓静,在之后的接触中,杨医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像家人一般感动着林阿姨。开的药快吃完了,医院复诊;每半年的体检时间快到了,也会提醒她;时间久了,药是不是该调一下了?最近血压、血糖监测结果如何?这些都是杨晓静记挂着的。她的家庭医生团队现在共管理重点人群余人。
“最初家庭医生走进院落并不顺利,幸好有林阿姨他们这些粉丝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工作才得以开展。”杨晓静说,以往患者要生病了才会想到要去找医生,对于医生主动上门的,会比较排斥。而“家庭医生”正是要改变这些,从医院,变为主动出击把患者“管起来”。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可度,成华区创新打造了“粉丝”团队慢病管理模式,以社区为一级网络建立了由慢病患者、社区网格员、热心居民等组成的“粉丝”团队,从中遴选出一批骨干,由华西专家集中开展健康素养、合理膳食以及慢病防控方面的专题培训,再由骨干“粉丝”通过同伴教育,以小区为二级网络、楼栋为三级网络,以点带面逐步扩展“粉丝”团队覆盖面。“粉丝”团队与家庭医生团队互结对子,协助开展签约服务宣传、义诊活动、慢病自我管理等工作,在家庭医生团队及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桥梁”,让群众更加认可、信任家庭医生。
随着联盟合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日臻优化,成华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是基层诊疗及转诊量显著增长。联盟建立1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3.7%;上转人次增长了1倍,下转人次增长了1.3倍。二是家庭医生签约率显著增加。截至目前,家庭医生累积签约42.7万人,签约率达44.2%,较联盟建立前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三是慢性病管理率显著增长。在管高血压患者增幅达24.3%,在管糖尿病患者增幅达7.9%,在管门诊特殊疾病患者数增长25.3%。四是家庭医生团队市级考核成绩优异。在成都市家庭医生团队年度绩效考核中,成华区由年排名全市靠后跃居全市第三。五是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在成都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中,成华区医疗卫生满意度上升至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