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屡屡发生求美者意外死亡事件给医美行业带来不小压力,尽快建立技术标准成为业内共识。10月6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表示,协会于近日成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将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减少行业风险及不良事件,促进技术创新。
据了解,此次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成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正是为了治理乱象,发挥行业自治作用。“标准化是规范行业发展需要也是基础建设,委员会要努力做好相关工作,为行业发展服务。”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会长张斌表示,医美行业各个领域都要有相应标准,有标准才会有规范,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现在的医美行业,说其“乱象丛生”也不为过,相关医疗事故不断上演。就在今年1月,年仅19岁的大二女孩夏丽莎,因为做了隆鼻手术而永远躺在了手术台上。如此案例,屡见不鲜,不仅折射出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更伤害着个体,伤害着无数家庭。
更值得一提的是,医美行业乱象,不仅伤害性大,且还具有现实普遍性。据互联网医美专业平台更美APP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统计显示,中国黑诊所(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美机构)数量已超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黑诊所年手术量为正规诊所的2.5倍,超万例。每年黑诊所约发生4万起医疗事故,平均每天约起。
如此普遍且严重的医疗事故,可以说相应的整治与规范,也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寻求“行业自律”,自加紧箍咒,便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中国整形协会成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这事,也是社会所需。只有行业具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才能产生行业自身的约束力,有助于行业的自治和清朗。
不过,也要意识到,对于整治医美乱象而言,“行业自律”所能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要知道其并没有直接惩戒的功能,现实约束力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行业标准约束,上升不到法律约束的现实高度,实际上并无法触及到医美乱象的根本。所以说,整治医美乱象,“行业自律”不是终点。
而整治医美乱象真正的关键问题在于,实际落实很难,尤其是“监管难”。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属于非法行医罪。在现实中,医美行业的“黑医生”数量是正规医生的多倍。
其实早在年,七部委就曾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建立“黑名单”制度,随后全国多地都制定了相应的地方规定,同时也在提高医美行业门槛的准入机制。
但现实情况而言,医美行业的非法经营、安全风险、维权困境等医美乱象其实并不难发现,困难的是如何真正发挥强有力的监管、惩戒作用,进而倒逼行业的规范化。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默城
编辑郭宇
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