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申志莹
图源
网络
近日,女网红小冉在医院因抽脂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医治无效去世。据杭州卫健委最新通报,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等过错,与患者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承担全部责任,认定为医疗事故。
一时间,医美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公众讨论焦点。
冰山一角
背后乱象繁多颜值经济下,医美行业发展如火如荼。据德勤《中国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从亿元一路攀升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7%。根据预测,市场未来三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速,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
风口所趋,资本介入下的医美机构野蛮生长,质量良莠不齐,引得乱象频发。
——违规经营忽视健康。
对你“动手”的医美机构也许没有医疗资质。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披上“美甲店”“SPA沙龙”“美丽休闲馆”“护肤中心”等马甲违规开展医美的生活美容院,在行业内不在少数。而且,随着近年来打击非法医美的力度增加,不少“黑医美”隐身于居民楼、农村城镇中,有的甚至采取熟人介绍的方式,非常隐蔽。
“我们也不懂啥资质,就是看过小区这家店价格便宜,做激光美容只要元包年,就办了年卡,还推荐了几个朋友来办,完全不懂资质这些,现在后悔了。”在暗访中,一位在“黑医美”机构办了年卡的20多岁成都姑娘说。
给你提供医美服务的或许连医生都不是。据媒体爆料,在一些“黑医美”机构,号称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事实上除了在顾客身上得到的经验外,学习医美技术的方式竟然是通过看视频。
在京东电商平台,多名商家在售各种微整教学视频,一些商家还承诺有线下老师,可以进医美交流群,且包教包会。而这些教学视频除了文绣等技术外,还有针剂注射、双眼皮手术和埋线等当下微整热门项目。一些“速学”视频,网上开出的价格只有二十几元。此外,在众多速成班推广中,并未标注机构相关资质和教师授课资质。
图为京东搜索“微整视频”页截图
图为短视频平台上的“微整培训班”推广
30岁的小张在甘肃省定西市一家生活美容院工作。她说,针灸拔罐必须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但店内的普通美容师却经常给顾客做这项服务。
“医院出了事”业内人士透露,“重新换了名字继续开门接待病人,反正那点处罚对老板来说无关痛痒。有些医生换个艺名、换个地方继续操刀做手术,很多爱美心切的人根本不会去查医生有没有执照。”
在你身上使用的医美设备产品安全性不可控。当前,除了常见的瘦脸针、割双眼皮、打肉*素、微针等,有的生活美容院还在不断“升级服务”,“冷冻减肥”“吸脂减肥”等“新科技”项目层出不穷。
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王永翔表示,一些美容设备没有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国家批准的美白针等产品,但是市场上用量却不少。
网上代购的英文、韩文、法文的产品也在使用,这些产品都没有中文标识,若在国内使用就属于“三无产品”。使用没有经过国家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美容产品,有可能在进入人体后出现感染、排异反应、过敏反应、皮肤溃烂。
“玻尿酸的储存有严格的条件,是2-8℃低温冷藏,即使在国外是正规的,在流通过程中不考虑储存环境,到国内也有可能变成不合格产品。”王永翔说。
——不当收费牟取暴利。
“业内有一种说法叫‘医院’,就是专门的中介,在社交媒体上伪装成行业的熟悉者、专家、大V等,负责进行吹嘘推荐,把潜在客户拉到机构整形,他们可以得到30%-50%的提成返点。一些民营医美机构主要就依靠渠道带来客户。可想而知,在层层盘剥之下,医美机构哪有心思放在技术和服务上。”四川成都一名医美业内人士坦言。
生活美容院收费乱象比较突出。“我感觉美容的价位越来越乱。”从事美容行业9年的小张透露,美容院的院装产品是最基础的产品,比如水乳、精华、按摩膏、洁面乳,但收费却是最高的。抗衰组合产品,如多肽酵母精华液、多肽原液、多肽修护冻干粉,成本元-元,出售价格却在元-元。
“比如这种产品(水光活氧玻尿酸原液)没有啥功效,只要没有副作用,就给顾客使用,主要让顾客感受美容师的手法,至于究竟有没有玻尿酸,美容师自己都说不清。”小张说。
有的医美机构忽悠爱美人士办理“美容贷”。在接受医生面诊后,一家医美机构为四川市民周女士提供了一个“全脸打造”的整形项目,项目金额原本为21万余元,享受折扣后最终为6万元。在医院销售和院方的游说下,竟稀里糊涂的签订了一个第三方的贷款协议。
——花样营销贩卖焦虑。
事实上,相比于欧美医美用户以年长者为主力不同,目前我国的医美市场主力*是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
德勤和美团医美联合发布的《年中国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年,25岁以下医美消费者占比提升7个百分点,达到28%。而早在年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位医美消费者中有64位90后,19位00后。90后当时已是整容整形绝对主力。
但是这些年轻消费者在国外医美比较集中的除皱、嫩肤、甚至到大一些的整形项目上,需求度并不高,一些医美机构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概念炒作。医美是上瘾型消费,年轻女性成为医美消费主力,使其很容易成为概念炒作的受害者。
从早些年的锥子脸、A4腰、欧式双眼皮,到今年的小腿神经阻断术、“精灵耳”,随处可以见到概念炒作的营销陷阱。
日前,有媒体曝光小红书、新氧等平台上有大量医美体验种草帖,均都是代写代发医美体验文,且只须5元一条就能买到假“种草帖”。据了解,大多分享平台上的“种草帖”是由医美机构通过营销团队雇佣写手写成,看似真人日记体验,背后其实是医美机构一系列的虚假宣传。
据报道,在号称”中国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新氧上,就注册了不少鱼龙混杂的医美商家。新氧也曾因商家销售违禁药物、代写虚假“变美日记”、医美产品真假混用、无视用户投诉等一系列违规行为遭到许多消费者的投诉。
人命关天
亟待重拳整治以生命为代价的医美乱象当休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本无可厚非。但当前一些不健康的审美意识,全社会应当给予正确引导,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需加大执法力度,该让“野蛮生长”的医美行业熄熄火了。
一方面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也应出手纠正畸形审美观,为容貌“自我否定”的惯性踩刹车,对渲染容貌焦虑的生意说“不”;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清查医美机构的“家底”,必要时关停整顿一批、吊销执业资格一批,彻底改变低质竞争的局面。
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此前宣布,6月到12月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根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此次专项整治的首要内容,就是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
此外,公众选择医美机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有相关医美项目,并选择正规的执业医师,还要注意医美机构使用的产品是否属于有证产品。凡用于注射玻尿酸、瘦脸针、水光针的器械都必须要有“三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还有医美涉及手术操作,需要经过卫健委审批的合格手术室,并达到无菌条件,医生、医疗废物都要有专用进出通道,还有室内空气监测措施,包括抢救车、心电监护和氧气设备在内的抢救条件。
参考
新华每日电讯、北京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