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常识
化妆品:一种装在各种美丽漂亮的瓶瓶罐罐中,具有神秘色彩的东西;
笔者的理解,其实它就是一个装在瓶子里的梦:
凝聚了:使用者向往青春永驻的梦/想;售卖者成功收米的梦/想……
匠姐~作为一个痴迷于研制化妆品配方工作20+年的工作者,其梦想就是成就别人的梦想,自豪感爆棚;
一、化妆品分类
化妆品分类有多种依据方式,其中以下几种分类方式较为常见:
使用性能习惯分类:
护肤类:洁面—爽肤—精华液—乳液--霜(含眼部),面膜,防晒隔离等
彩妆类:粉底,粉饼,胭脂,口红,睫毛膏等等
特殊疗效:减肥、丰胸、脱毛、祛斑、祛疤等等
洗护类:洗发水、沐浴露等
按销售渠道方式分类:
日化线:各种商超、专卖店、精品店等(注重批量成本及产品货架稳定性);其中日化线还可分为:线上、线下
专业线:美容院或美容会所(美容院护理使用,个体化消费很强,注重效果及服务)
按产品使用功能或效果分
保湿滋润、美白祛斑、抗衰抗皱、舒缓抗敏、控油祛痘、隔离防晒、眼部……等等;
无论怎们分类,化妆品都是直接使用在人体皮肤上的产品,维持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是护肤类化妆品最基本的功能;对抗衰老、保持肌肤弹润光滑,保持年轻态是每个人的目标;
二、化妆品的常见/用的基本成分类别:
水、油分、保湿剂(或功效型添加剂),三者能对皮肤起到保护、减少损伤以及促进修复过程等作用;
水:直接软化角质层
保湿剂:有效的保留水分,增加真皮-表皮水分渗透;
油分: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抑制和延缓水分的丢失,
皮肤所需常见保湿成分:
含水量的维持依赖角质形成细胞间的脂质中含有的
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moisturizingfactor,NMF),是角质层物质的总称:包括,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PCA)、乳酸盐、尿素、胺、尿酸、葡萄糖胺、柠檬酸盐、钠、钾、钙、镁、磷酸盐、氯、糖、有机酸、肽类等;
脂类物质
天然保湿因子、蛋白质、多糖、甘油、丙二醇等;
匠姐之前说过,人体皮肤可以比拟是一座天然的微型的化妆品生产基地,那么护肤品的研制理念就应该是,针对这座天然基地,缺什么少什么,就给它补给什么……顺应皮肤微生态、顺应自然规律;
三、化妆品中常见的美白成分及其作用机理:
美白活性物质的分类
1.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抑制黑色素细胞生成):如氢醌、熊果苷、曲酸、甲基龙胆酸盐、壬二酸、葡萄糖胺、衣霉素、
4-丁基间苯二酚等。
2.黑色素细胞*性剂(影响黑色素细肥的存活和生长):如四异棕榈酸酯、油性甘草提取物、氢醌等。
3.影响黑素代谢剂(黑素运输阻断剂,干扰、控制黑素代射途经):如维生素A酸,亚油酸等。
4.遮光剂(防晒剂):(减少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等对黑素形成生理过程的负面影响):如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肉桂酸酯类等;
5.还原剂(对已生成的黑色素进行还原,或者还原黑色素生成所需的氧化剂如-NO,自由基等):黑素由细胞分泌后,呈现氧化态,具有明显黑色。如使用还原剂,将黑素加以还原,则变为无色的黑素,但这种对黑素的还原作同是可逆的。通常使用的还原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等。
6.化学剥脱剂(剥脱已形成的黑色素角质细胞):如果酸、鞣花酸、亚麻酸、亚油酸等。
7.内皮素(ET-1)拮抗剂(抑制黑素颗粒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具有拮抗内皮素的致黑素作用,如中草药萃物
敲重点啦!!以上成分仅从其效果方面进行列举,其中有些成分,用在皮肤上的兼容性、安全性、温和性等,各不相同,并不是每种都可以直接用在皮肤上,以后匠姐会为大家阐述;
四、防晒化妆品常识:
化妆品的防晒指数:
1、防晒化妆品上一般都标有SPF三个英文字母及一个阿拉伯数字。
2、如SPF15是指15倍的防晒强度,假设一个人在没有抹防晒霜的情况下晒20分钟皮肤开始出现红斑,那么抹上SPF15的防晒霜后,可保证她在20分钟×15倍=分钟(5小时)后才会晒伤皮肤,这里“15”是倍数,一个倍数为15分钟至20分钟。
3、倍数越大,防晒时间越长,防晒效果越好;但系数高的产品往往含有大量物理或化学防晒剂,对皮肤的刺激较大一些,容易堵塞毛孔,甚至滋生暗疮和粉刺。
4、PA是UVA防止效果测定法标准:是目前广被采用的标准,
5、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
常见的防晒剂:
防晒剂有两类: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屏蔽剂(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超微细粉末)。
SPF达到20以上的产品不含二氧化钛是不太可能的。
防晒剂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其化学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对皮肤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负担;
以上观点,是匠姐多年职业经验的归纳总结,纯属个人理论,合理与否,望各位读者自行辨识,不要盲目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