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个小病小痛医院/医院/妇幼保健院看了。
但是如果有个稍微麻烦一点的问题,家里人可能医院或者找一个好一点的大夫看了。
医院找哪个大夫呢?到这里很多人就懵了。
这时候可能就会遇到医拖粉墨登场了。
今天嘟妈给大家讲讲医托的套路,心中有数才能不上当受骗。
什么是“医托”?
医托就是医疗骗子,医院挂号处、医院大门附近、地铁口、火车站、汽车站、各大网络论坛、健康交流网站、医院及周边旅馆,用欺骗的方法引诱患者及家属,向患者及家属推介医疗服务或骗患者到一些无医疗资格的小诊所去看病,对患者进行恐吓、敲诈,甚至抢夺财物,从而牟取利益的人。
“医托”的危害
从大量的案例看,医托推荐的机构和行医人员往往不具备相应的医疗资质,或虽取得行医资质,但不具备相应的医疗技术,且常常使用假冒伪劣的药品、器械,治疗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不严格执行消*隔离措施,极易造成各种并发症,轻者损失财产、贻误病情,重者危及生命。而一旦患者健康受到伤害,行医者往往逃之夭夭,患者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无数的案例和血的事实表明:医托所造成的危害,不止于钱财,还有健康,甚至生命,与其他诈骗相比,医托诈骗的社会危害性更大。
“医托”的五大套路
1、装老乡,套近乎
为取得病人的信任,医托一般以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身份,与病人套近乎。取得病人的信任后,医托接着以亲身经历谎称自医院、某某专家处治疗效果好,将病人骗至目的地。
2、移花接木
谎称“某位专家出国了”、“专家休息”、“专家号挂满了”、“专家在别的地方坐诊”等等谎言欺骗就诊患者。
3、真情“关怀”
对患者特别是外地和农村患者热情招呼,询问病情,端茶倒水,体贴入微。
4、低价促销
医院不但贵而且治不好,医院某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便宜有疗效,诱骗患者到某机构就诊。
5、网上“带货”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医托又出现了新的形式,尤其是在整形美容领域、疑难病领域(如妇科产科疾病、风湿病、糖尿病、男科疾病、关节病等),医院或非医疗机构的网络咨询人员,注册很多昵称或者网名,在各个论坛发贴子,编故事,讲述自己在医院做手术,效果很满意等,或是故意向其他网友询问医院的治疗效果如何,然后注册大量马甲利用发贴机进行顶帖保持帖子的置顶。
两个被医拖骗的真实案例
他被巧遇的“老乡”带去开了高于市价10倍的药
43岁的夏先生,是贵州遵义人,因为长期耳鸣、头昏,医院就医,在门诊排队挂号时,遇到了“贵州老乡”。
当时,一名穿着讲究的中年妇女上前与他搭讪。对方一听夏先生的病情,立马摇头,“你是不是晚上连觉都睡不好?我原来也这样,人都要搞疯了。”一番交谈后,夏先生觉得老乡挺热心,加之异地遇同乡的心情,逐渐产生了信任感。
“排队看病恼火得很,你起码要等两个小时,要不你试试上次帮我看好病的那个医生?”天南海北的“嗨聊”之后,老乡突然说,她认识一位专家,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医药费很便宜。夏先生信以为真,于是,跟老乡一起去了渝北某诊所。
很快,“专家”一番架势十足的望闻问切后,给夏先生开了元的药物,夏先生随即驱车离开。之后,夏先生与家人通话后越想越不对,再将“专家”医院一问,这些药实际上不足元。
吐槽相同就诊经历元抓了一堆草药
跟医托过招,你以为中老年人才会上当,医院保卫科的案例记录中,也有不少年轻人上当受骗。骗子们利用的就是他们的求医心切和爱美之心。
23岁的李媛刚参加工作不久,因为脸上的痘痘,医院求医。10月11日,她再度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就在李媛拿着药方在缴费窗口交费时,遇到了两名“热心”大姐。两人40岁左右,同样穿着讲究。
“妹儿,你脸上这个痘痘不算啥子,我侄女原来比你还恼火……”一来二去,李媛没经得住对方的忽悠,前往袁家岗的一家诊所就诊,并花费元开了一袋中草药。回家后,李媛打开药包觉得不对劲,于是上网查询,发现吐槽类似经历的网友不少,医院保卫科求助,希望能够揪出医托。
如何防范“医托”?
1、勿轻信
不要轻信他人,也绝不向他人提供自己的信息,不要听信外人就医信息,警惕别人与你套近乎。如果医院或某位特定医生,你就应当引起警惕,如果是在医疗场所更应该果断拒绝。
2、多了解
医院的基本信息和就诊流程,医院